接上篇
《紫氣東來浮耀金》
超然樓的建設速度和質量被識為我國傳統建筑史上的杰作。除實干巧干,集體智慧結晶外,更有和風送祥,天銜瑞意之意,這也是建設者不謀而合的共同認知。
中國傳統廟堂建筑多為木結構體系,秦磚漢瓦,飛檐挑脊的營造法式。今天的超然樓是仿宋建筑風格,但結構是鋼筋混凝土框剪結構,它雄渾端厚,永固耐久,是免費開放后大明湖的制高點和景觀文化載體,也成為濟南市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新地標。
(一)冰封助基成
超然樓2008年11月打下第一根樁開始,基礎施工都是在冬季進行。如何開挖,如何降水,如何澆筑都做了詳細的安排,倒排工期,保證工程按時完工。此處位于大明湖東部,地勢低,下挖不到一米就是水,整個地下施工部分要挖五米,水勢之大始料末及。先后調用數臺大水泵晝夜不間斷排水,施工現埸還是汪洋沼澤。擋水墻壘了很快就淹沒,一周下來進展不到一米,重點工程時間不等人!一籌莫展……
時然,濟南冷空氣到來,從零上10度突降至零下13度,這是近年來濟南少有的低溫,大明湖也多少年沒有封凍了,冰封湖面,呈現了久違的“冬泛冰天”景象。工地現埸結冰連續四天,冰層厚度近一米,壓住了水涌,挖掘處成了大冰窯。大明湖工程建設指揮部施工組會同負責施工的蘇州園林古建集團商議決定——鑿冰筑堰,迅速挖掘澆筑。冒著嚴寒,戰冰封,二十四小時挑燈夜戰,終于在臘月二十九中午完成了整個基礎平臺的混凝土澆筑,為工程的按時竣工取得了關鍵節點的勝利。“真擔心溫度上升,天氣回暖,冰散河開,施工難度加大影響工期,所有努力都成泡影啊!”這是時任施工組現場技術負責人、工程師馬恒廣的回憶。天助也,既保證工期,又保證施工質量,眾口稱贊“祥瑞之意”。
建設中的超然樓
(二)巧用鋁斗拱
2008年,為建超然樓指揮部有關人員到杭州雷鋒塔參觀學習。回來路上在常州高速服務區休息時,時任指揮部現場總指揮楊慶緒副局長和施工組現場技術負責人、工程師馬恒廣看到高速公路兩側的氟碳鋁單板廠房,重量輕、耐熱、耐低溫、耐腐蝕、外觀細膩、正好彌補原設計中木質材料的防火性能差、耐久性、抗腐蝕性能較差的缺點,于是共同提出可否將這一新興工藝應用到超然樓的非承重的仿古構件上。蘇州古建施工單位項目經理陳春榮說在德國見到有整體鋁制房屋應用的范例。經過30多次深化設計、開模、高溫噴繪實踐,終得成果,其造價約是原設計木斗拱的三分之一到一半,為國家節約了大量資金。此工藝性能非常穩定,在自然條件下保持幾十年不用維護,如維護也僅用焊接而已,其外觀質感同木制構件非常相似,打破了中國千百年來廟堂建筑斗拱構件使用木材質的傳統格局。2016年,現任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馬恒廣代表濟南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參加了全國“第二屆古建筑保護與利用學術研討會暨古建筑保護與成果及材料展”,會上作了《尊崇史脈、沿承創新——淺談金屬制品在古建、仿古建筑保護和施工中的應用》的主題演講,得到了國家古建筑權威專家和與會專家、代表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建設中的超然樓
(三)寶頂鑄吉祥
超然樓頂端的蓮花寶頂是由杭州金星銅業公司制做。自樓下望去,未感覺體量有多大,但在地面上卻是龐然大物,高4.75米、直經約2.8米,蓮花造型銅貼金,陽光映照下浮光耀金,一片和諧圣潔之氣。當時選定7月18吉祥之日落成,制做廠家提前做了充分準備,施工方塔吊、臂吊車各路人員提前到位,翹首期盼……始料不及,運輸車輛途遇大雨不慎翻車,頂損車壞,好在人員無傷。廠方連夜拉回搶修,經30小時的奮戰,寶頂恢復原貌。7月18日清晨,各路機械齊鳴,寶頂徐徐上升,樓頂工人謹慎操作,穩步安裝,地面工作人員緊張等待,翹首期盼。十時!絲毫不差,寶頂穩穩落坐超然樓頂。剎間明湖上鑼鼓喧天,喊聲震響,六條龍舟躍水而出,逐浪飛奔,如蛟龍出水,壯觀無比!這是明湖龍舟大賽拉開了續幕。此時超然樓上的寶頂浮光輝映,金光四射,天人和一,祥瑞福祉。大明湖景區同蘇州園林古建集團把各自的承載封入鼎內,至于何物?如今是謎。
超然樓寶頂安裝現場
《近水樓臺草木欣》
超然樓的文化策劃和施工由山東工藝美院吳軍、山東藝術學院賴冰梅兩位教授引領的創作團隊和大明湖景區建設文化組負責。當時給的時間僅有150天,好多時間都是基礎建設和文化建設交叉施工。工程指揮部領導們給予了最大的信任和支持,也凝聚著所有工作人員及社會各界友朋的智慧和艱辛盡責。
超然樓二樓大廳木雕《泉城攬勝》
當您走進超然樓,第一眼就是《泉城攬勝》巨型木雕,高八米、寬六米,楠木雕制。它將濟南名勝:黃河遠帆、鵲華秋色、明湖泛舟、趵突騰空、佛山賞菊、黑虎嘯月、濯纓泉、芙蓉街等等老濟南市井生活融于其中。吳軍老師做初稿設計并多次修改成圖,浙江東陽馮文土先生團隊負責雕制。馮文土是我國為數不多的木雕大師,名揚海內外,在簽定協議時他幾經要放棄,因為時間僅有110天,如此大的木雕,設計圖樣要按木雕工藝重新繪制,木料要烘干,雕刻要精彩,時間太緊了……當他看到我們的信任真摯和超然樓的壯觀氣勢,下決心接下該工程。他帶著11名弟子日夜加班,用108天鐫雕而成,安裝到位。景區美工師張衛正先生一直在東陽現埸監制,至到農歷臘月二十九日晚才回濟南過年。圖中千佛山的大佛像就是衛正先生修圖紙,補雕而成。準備起運了,我總感未達到想像的效果,馮大師看出疑惑,說”豎立起來就不一樣了”當現埸安裝完畢,壯觀氣勢和精彩的雕刻突顯,這是一件集透雕、漏雕、平雕工藝于一體的傳世之作,被稱為”江北第一木雕”絕非夸張。馮大師樂了,我們也都開心地笑了……
在浙江東陽考察木雕制作
在浙江東陽考察木雕制作
在浙江東陽考察木雕制作
《泉城攬勝》木雕安裝現場
《李泂墨跡賜超然》
當超然樓作為大明湖景區的標志性建筑時,我們就開始尋找當年樓主的遺跡了。
陳梗橋先生幫我們查閱到相關史料,一是黃山谷的《松風閣》卷后有李泂的題跋,二是在諸城,曾存有至元三年李泂以奎章閣承制大學士身份撰文篆額并書丹的《密州重修宣圣廟記》碑。遣憾,當時諸城文管部門回復是末見過此碑。(數年后得知,此真書當屬珍寶,在臺灣傅斯年圖書館藏有拓片,但末見原碑)。有一天晚間,陳先生電話告知“安徽馬鞍山市采石磯景區有李泂的《過采江記》碑刻,建議我們去一趟”。
碑《過采江記》鑲嵌在采石磯景區最高處《蛾眉亭》上,碑高五尺九寸,寬三尺九寸,字計十三行,草書而成。邊有黃次思提跋文七行四十六字。碑嵌亭座石壁內,外照玻璃,年月已久,滋痕布滿,字跡難識,加之玻璃反光,拍攝效果極差,很失望……后向陪同我們的景區文管科劉科長建議可否將玻璃卸下?科長說“這是文保單位,有其嚴格規定,待我請示上級后定著”,話末否絕,留下希望。實話說,碑是封入墻壁,真正卸下并非容易,也有損壞碑廓的可能。但慕名而來,得泂碑跡心情急切,只好百般求助了。交談中,聞劉科長是讀書人,江蘇徐州人,善書法篆刻,曾旁聽山東大學的蔣維崧先生的書法篆刻講座,仰慕敬崇,共同話語自然多來。雨中陪我們游采石磯名勝并在江邊三元洞品茗,面對滾滾長江在此成倒流之勢,筑天然之屏障,試想當年楚漢在此撕殺爭霸,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劉科長娓娓道來,我們游興末盡。晚間相邀,在當地正宗的徽菜館同座。共舉杯,續友情,以示謝意。當酒興之時,科長突然提出“酒已足,飯也飽,心意領,被你們的摯誠所動,被你們對文化工作認真態度所敬佩,愿把我收藏多年的一幅此碑原拓贈予你們景區,以表誠意”。大喜!大賀!大飲!大醉!那晚,平時滴酒不沾的我,競喝了半斤之多,暈乎了……衛正、鴻寶二兄說我“破天荒了”。
開放時的超然樓,設樓主李泂的展區。由景區高級美工師姜英負責布展,陳列《過采江記》拓片、《松風閣》拓片,還有美工師季成民創作的李泂畫像,讓超然樓的文脈傳承史續有章。感恩劉科長的慷慨捐獻,感謝陳梗橋先生那天晚間的電話告知,情系超然,感懷深遠。
李泂《過采江記》碑拓
在馬鞍山采石磯景區李泂碑刻前
未完待續……